对于河长制,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,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河长制,由相关人员担任河长,并赋予相应的权力,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全面监管,确保河流干净整洁。
更为重要的是,这也明确了河长的责任,一旦出了问题,那么就直接追究河长的责任,从而避免出现无人担责的情况,使得河流得不到应有的保护。
而现在,北京还推出了林长制,预计到今年底,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市、区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,从而更好地推动北京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迈进,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满意度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。
一直以来,北京都高度重视保护园林绿化资源,包括湿地、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等,这些都属于极为珍贵的资源,一旦被破坏后就很难恢复,或者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修复才能慢慢恢复,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恢复如初。
所以北京都是加大了保护力度,同时对于凡是破坏园林绿化资源的行为也都会予以严惩,由此也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。
此外,北京也一直都在通过各种办法来新增园林绿化资源,比如开展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、宜林荒山造林和留白增绿等重点工程,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空间,争取让北京变得更绿,也更加宜居。
而这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。要知道在过去,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高,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,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需求,导致园林绿化资源受到了一定的破坏,不仅影响到了城市环境,更是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,因为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。
就像很多年前的沙尘暴,还有雾霾等,让市民到现在都是心有余悸,也绝不希望这样的天气再次出现。所以近些年来,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,都希望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能够常驻,永远不消失。
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,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,而保护园林绿化资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,因为森林覆盖率越高,那么意味着空气越清新,环境也是越好,这无疑是市民期盼已久的。
通过不懈努力,截止到目前为止,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4.4%,而森林蓄积量则是达到2520万立方米。
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,所以必须要保护好这样的局面,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,要让森林覆盖率变得更高,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园林绿化资源。而林长制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推出的。
不可否认,当下对于园林绿化资源的保护,责任主要在相关部门身上,但由于人手不足,很难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一般情况下,都是有人投诉和举报后,执法人员才会前往现场查看,然后将存在的问题解决,可这样效率不高,而且很有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。
所以建立四级“林长”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,让林长专门负责保护园林绿化资源,这样就变得更有针对性,也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。
现实中有些问题并不是很轻易就能发现的,只有不断进行巡查,那么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,否则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存在。而林长就起到了监管的作用,通过频繁的巡查,就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,然后就能及时进行处理,从而保护好园林绿化资源不会破坏。
林长制的建立是北京在保护园林绿化资源上的一项重要举措,有助于提升北京的园林绿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,也能够让北京的生态环境质量更进一步,得到显著提高,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市民群众,将拥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。
杭州的“市花”、“市树”、“新西湖十景”,是怎么选出来的?
在杭州六通宾馆旁的山脚下,有一棵距今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香樟,按照时间推算,这棵老树诞生于唐朝,历尽千载,饱经风雨沧桑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和兴旺发展。
作为古都,杭州留住了太多像古香樟一样厚重的历史积淀,任凭时光荏苒,岁月更迭,这些历史留下的记忆都被精心呵护,成为城市文明的延续,从1982年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到1983年评选“市花”“市树”,再到1985年的“新西湖十景”,杭州在用文化温暖这座城,铺就前行的每一步路。
杭州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
至今依然保留南宋城市格局
杭州有着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,1982年2月8日,还和北京、南京、洛阳等一起,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。
“能够入选的城市,一定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意义的,杭州不仅文化底蕴丰富,历史上还是政治、文化、经济中心,拥有众多文化遗产。”谈到原因,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与名城保护处处长郎旭峰这样说。
面对众多亟待保护的“宝藏”,杭州按照“保护第一、应保尽保”原则,实现文化、经济二者兼得。
上个世纪末,“旧城改造”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皇城根下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因此曾面临被改建的风险,后来,杭州打破常规操作,决定对这里进行原样保护,如今一色的青石路,明清风格的建筑,飞翘的屋檐,镂空的窗格等别样景致已经让河坊街成为外地游客来杭必逛的景点,古城、文化、经济三者在这里完美融合。
郎旭峰介绍,“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现在城内依然还保留着南宋的大城市格局,人们走在大街小巷里,依稀还能看见当年的影子。”
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,他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,在他看来,发掘文化和保护古城同样重要,“杭州自古就可以算作一个移民城市,文化底蕴丰富,从南宋到太平天国再到民国时期,大量人口不断涌入,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如今这里宽容、开放的文化氛围。”
“其实杭州的历史街区、历史建筑、传统村落还有很多,比如京杭大运河的文化积淀同样深厚,还有良渚文化、钱塘江文化、吴越文化……这些本土文化同样值得去挖掘。”郎旭峰说。
杭州人拥有了自己的“市花”“市树”
桂花、香樟分别摘得桂冠
1983年,一场“选秀”受到整个杭州的期待,5845cc威尼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“市花”桂花与“市树”香樟。
据资料显示,当时参与“市花”评选的选手有桂花、茶花、荷花、碧桃,而“市树”这一头衔则由香樟、红枫、垂柳和银杏共同角逐。
经过6月5日至10日全市人民的投票评选,杭州市绿化委员会总共收到选票21627张。统计结果,有效票21518张,废票109张,桂花得票9441张,得票率43.87%,香樟得票11082张,得票率为51.5%,二者分别摘取桂冠。
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园林绿化处工作人员樊丽娟看来,要当选“一市之树”和“一市之花”绝非易事,“首先它必须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,其次要具备一定观赏价值,最后要有历史文化积淀,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。”
在杭州建城区范围内的古树名目中,香樟和桂树的占比都比较高,能够被称为古树,起码得有100岁,据杭州《西湖志》记载:东晋咸和年间创建灵隐寺时,就种植了桂树,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。
“在浙江省博物馆内,种植着两棵桂花树,树龄大概300岁。”杭州灵隐、云溪、净寺、大华饭店等地也有20多棵桂花树被列入古树名单。
杭州人对于桂花似乎也有着别样的情感,1988年,在满陇桂雨公园举办了首届桂花节后,每年桂花飘香的九月,都会掀起一股赏桂高潮,“桂花的品种也有很多,包括金桂、丹桂、四季桂等,它也是园林搭配中非常常见的树种,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景观设计。”樊丽娟介绍。
和桂花一同拔得头筹的香樟,种植时间同样很早,“建城区范围内的古树,50%以上都是香樟,也就是说,杭州和它的缘分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。”
被评为“市树”后,香樟在杭城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,现在许多城区和道路间,也能见到越来越多的香樟树。
杭州评选“新西湖十景”
时间跳转到1984年,评选完“市花”“市树”后的第二年,杭州又有了大动作,这一年,国务院将杭州列为我国著名风景城市,国内外游客大增,尤其是北面景点旅游已出现拥挤状况。
当时,市园文局已多次对西湖景观进行整治和疏浚,恢复并新建了许多景点,鉴于此,许多学者与市民纷纷提议,新增更多的景点来分散游客,让大家能够在宽松气氛中欣赏西湖。
为了能够提升西湖景区知名度,《杭州日报》社、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、《园林与名胜》(现更名《风景名胜》)杂志、浙江电视台、杭州市旅游总公司5家单位联合发起举办“新西湖十景”评选活动,希望将这些散落在景区的“遗珠”一颗颗捡起。
西湖新十景:宝石流霞
活动共吸引了全国各地5万余人参加,经过反复考量,最后从众多景点中评选出10处,分别为云栖竹径、满陇桂雨、虎跑梦泉、龙井问茶、九溪烟树、吴山天风、阮墩环碧、黄龙吐翠、玉皇飞云、宝石流霞。随后,这10处景点于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先后竖立景碑或镌刻景名。
“新西湖十景”在增添了韵味和游客们对西湖无限遐想的同时,也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底蕴。记者还了解到,这一次全民参与的评选活动,对于当时的西湖景区来说,尙属首次。2007年,在此基础上,杭州举行了第三次评选“西湖十景”活动,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。